实习派 3 月特刊 | 张丽:徜徉在时间的长河里
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地洋溢着新春的朝气。3 月 7 日女生节,3 月 8 日女神节,这彰显着三月注定是一个专属于女生的月份。实习派系列推出的“ 3 月特刊”将和大家一起分享 IT 界女神们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
”对张丽的采访约在微软大厦 14 层的一间会议室进行。她身着一件米白色毛衣,留着刚过肩的短发,采访时偶尔用手拢拢,时不时会露出腼腆的微笑。张丽说话声音不大,但却是清晰有力。
五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她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培博士。自此,她的人生轨迹开始转变。这五年时光,教会她成长,也带给她希望。
读 MSRA 联培博士?!好机会当然就该努力抓住
时间回到 2010 年,那时的张丽刚升大二。在一次聊天中,张丽无意间听说学院的一位师兄成功申请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生项目。她十分羡慕,心里埋下了将来成为研究院实习生的种子。
在北大红馆参观时,张丽身着民国时期的学生服装拍照留念
大三那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去中科大做报名宣讲,张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按照以往经验,张丽所在学院一般只有 3-4 名同学能通过面试选拔,而张丽排名第 11 名。再加上自身没有竞赛经验,张丽并没有抱太大希望。面试那天早上,张丽按顺序进行第一轮面试,由于没有想起如何解一个算法题,她的面试 5 分钟就结束了。按道理来说,她没有机会进入次轮。但张丽不甘心,一直等待在面试现场。2 个多小时过后,快要到吃午饭的时间,其他面试者都已经面试完了,这时面试官问还有谁没有面试,张丽抱着再一次尝试的心态举起了手。这一次,张丽和面试官聊得很好,她的很多优点被发现。就这样,她成功进入第二、第三以及最终的面试。最后,她成功了!
一开始,张丽只想着在研究院实习一年,并未想过继续攻读博士。在她的印象中,博士生们总是在不断学习、做研究,那份辛苦她不想体会。然而,故事总也不会按照你所设想的剧情发展。
在来到研究院实习之后,导师 Mike Liang(梁傑然)以及赵峰对她的工作很是满意,提出想让她成为自己博士生的想法。这一想法在张丽的脑海中迅速生根、发芽,慢慢地,她说服了自己,在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院里做研究,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于是,笔试、面试,过程比想象中更加顺利。最终,她成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联培博士,开启了人生中意义重大的五年时光。
张丽在采访中回忆道,导师最在意的是她对科研工作显现出来的热情与潜力。“只是觉得,在 MSRA 实习、读联陪博士这样难得的机会来了我就该好好抓住。”这是张丽的原话,也是她对自己那段申请经历的简单总结。
导师 Mike(左一)带着张丽(中)以及组里的其他同学一起 Team Building,主题是学做牛排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丽先后在 Mobile Sensing and System 和 Cloud & Mobile 两个组实习,主要研究方向基本一致,都是利用数据驱动来解决移动设备上性能、隐私安全和学习的问题。此外,这些成果促使张丽与微软 APP 商店合作,对商店进行自动化测试审核,并剔除其中低劣的 APP。
这段时间,令她印象最深的成果,是发表的一篇关于检测 APP 在手机上的隐私泄露的期刊文章。作为安卓用户,在使用或者安装某些 APP 时,都会被请求使用一些敏感信息的权限。待用户同意后,这些信息的使用途径却往往无从得知,有些信息可能会被发至云端,甚至成为广告商赚钱的工具。可 APP 使用这些信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又是一个十分正常且必要的行为。如何判断这个行为是否涉及隐私泄露就成了一个难题。
在张丽的这篇文章中,她采用的是给 APP 提供虚假数据以观察用户体验是否发生变化的方法来判断 APP 是否需要这些隐私信息。例如,在 APP 请求位置数据时,第一次提供正确位置,第二次提供错误位置,借此对比这两次的用户体验是否发生变化。如若用户体验并非发生明显改变,则说明该 APP 的正常使用并不需要位置信息,你的位置作为隐私信息可能被泄露。
走出小困境,拥抱大世界,以学习心态应对压力
张丽研读的是 Mobile System 方向,在这个领域内,每个项目的产出周期都比较长。这直接导致,张丽在博士四年级期间才投中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当别人已经在如火如荼地找工作时,她还在为自己能否毕业而感到焦虑。对比当年同期的同学都已小有成就,张丽心里的落差和压力可想而知。
2016 年 12 月的一天,张丽与教练在健身房进行跆拳道教学
“在所有的压力当中,你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当时的张丽这么安慰自己。她告诉自己,每个人的节奏都不一样,你不必去艳羡别人的成功,因为你的成功迟早都会到来。慢慢地,她开始以一颗平常心进行科研。“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试着投递我的论文,一直中不了,我就一直改。”
张丽的抗压能力就这样得到了不断地提高,“我觉得我的抗压性已经很强了,都开始有点像打不死的小强。”张丽自我调侃到。
也是在那段时间,张丽的科研进行地并不是很顺利。她开始有些自闭,整日整夜地把自己关在屋里搞科研,每天都熬夜,告诉自己事情还没完成不能放松。
这一切在与她所在研究组的 manager 的一次谈话后才开始改变。张丽慢慢想通,也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太多朋友,也不怎么参加研究院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我应该去改变自己,现在就有很多机会,很多能让自己成长的机会。”她心里暗想。
张丽开始努力地逼迫自己改变。她强迫自己与不太熟悉的人聊天,多去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而这在之前很难想象。“每一次改变我都觉得特别难,因为你总是会很想让自己待在舒服的区域。那时候我鼓励自己,只要有一点改变,就是进步。而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进步。”
慢慢地,她交到了很多朋友,慢慢意识到,跟人交往地越多,自己的眼界就会越开阔,会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她开始跳出一直困扰着她的科研不顺、毕业艰难的困局,重新给自己定位。“我告诉自己,世界很大,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哪能将时间花在抱怨上。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我又重新找到了自信。”
张丽与 MSRA 桌游社成员在三里屯的一家仙剑主题真人 Cosplay 密室
“以前的世界对我来说太小,小到不足以认识到自己只是井底之蛙。现在我开始尝试与别人分享,不断地向别人学习。相比于以前,现在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张丽说。
回望成长点滴,感恩 mentor
在微软,张丽发现了自己从未想过的可能性,尝试了数不清的第一次,最重要的是,她遇到了那些值得在心里珍藏一辈子的人。
采访时,张丽提起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导师 Mike 。那次在美国芝加哥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让她感动至今。那是张丽第一次出国开会,作为导师的 Mike 放心不下,专程和她坐了同一趟航班。在十几个小时的疲惫行程之后,抵达芝加哥时张丽早已累得连眼皮都睁不开,可 Mike 仍旧坚持租了车并开车送她到开会地点。第二天一早,听完张丽的报告之后,Mike 才离开。“当时他就是担心我一个人第一次出差会紧张,所以专程陪我一块去的。真得超级感动!”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故事里,张丽反复地表达着感动之情。
作为 Mike 的博士生,张丽跟着他学到了很多。在跟着 Mike 做项目的第一年,张丽完全在他的指导下工作,有许多关于算法的问题会进行反复地讨论。到后来, Mike 开始给张丽更多的思考空间,她需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可行的算法,然后自行完成实验。
在 Mike 给张丽越来越多自主权的同时,对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开始鼓励张丽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甚至可以跟她之前的博士课题、组里的方向都有所差别。这给张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成长。
张丽还提到组里另一个非常照顾她的微软人—— Thomas Moscibroda 首席研究员。曾经有段时间,张丽的论文屡屡没有被选中,加上生活上的其他烦恼,导致她的状态非常不好。当时她的座位离 Thomas 很近,而 Thomas 也察觉到了她的不安。休息时,Thomas 把张丽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鼓励她说:你做得特别好,要对自己有信心!这给了当时处于困难时期的张丽一剂强心剂。在第一次组会时,张丽要在许多外国研究员面前讲英文,她非常紧张。而这时,Thomas 又安慰她说:不要紧张,讲不好没关系,这也就只是一个分享学习的过程。“我很感谢 Thomas,他总是会在关键时刻给我鼓励和信心。”现在虽然 Thomas 回了微软总部, 他依然会时不时地鼓励张丽。
结语
不久前,张丽获得2018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这一殊荣。
“在微软研究院的这五年,我的变化特别大”张丽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不够自信,不善于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大家的善良和热情感染了我,现在我有了很多小伙伴可以一起约饭、健身、玩游戏、自驾旅游。在研究院与他们的相遇是我最大的幸运。”
徜徉在时间的长河里,一点点地改变,再一步步地努力,张丽收获的不仅是成长,更多和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期望。
张丽(左二)与实习生小伙伴们的合影
馒头寄语
Intelligent Cloud and Edge Group Lead Researcher Mike Chieh-Jan Liang(梁傑然)
张丽是我第一个中科大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我们没有实习时间上的限制,给与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静下来做长期的科研。张丽的工作着重于利用数据驱动来解决移动设备上性能、隐私安全和学习的问题。论文之外,我很开心看到张丽的科研成果帮助了 Microsoft Store 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系统来测试与审查 Windows app。张丽积极勤奋,勇于挑战,善于合作。祝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切顺利,并继续保持一种“叛逆”的态度——大胆地对自己的科研提出想法,但小心地评估这些想法。